车主之家 容世同 2021-01-07 11:29
此前本人文章说过:特斯拉的新闻基本能从年头刷到年尾。就在2021年开年第二天,ModelY的降价再次刷屏,其它传闻“被疯狂退订”的新势力们,以及在特斯拉门店队都没排上的人,却再次迎来了“特斯拉失控冲进商场厕所”的新闻,可谓是跌宕起伏。尽管特斯拉ECO马斯克此前表示不再需要公关部,但实际上特斯拉的公关真的比谁都要更忙……
已经没有什么是特斯拉不敢撞的
这已经是,随着特斯拉Model3销量和保有量持续走高,出现的第N次“失控”事故了,甚至对绝大多数媒体而言,频率高到都没有了播报价值。毕竟清一色的剧情无非是——车主表示失控导致,特斯拉调取数据表示“未见异常”,并且,所有的事故基本都没有了后续。
1月4日发生在山东临沂的这起“失控”事故中,据车主描述,当时车辆无法踩动刹车才导致撞向厕所洗手台。官微@特斯拉客户支持 很快做出了回应,称行驶过程中数据未见异常,是由于突然大幅度转向,且地面积水湿滑导致。
尽管回应的速度到位了,事故的真实原因也未得出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七天内发生的第四起Model3“失控”事故了。此前12月30日杭州温德姆酒店就被一台Model3撞进前台;同一天,上海有车主冒险拍下了“没踩踏板依旧加速”的视频;而在1月5日,成都一辆ModelX发生多车相撞事故,车辆前轴断裂,车头损毁严重,车主表示也是“刹车失灵”导致。
再往前就不一一盘点了,事情闹得比较大的还有“高速撞加油站”“高速撞停车场”“高速撞居民楼”“高速撞躺在路中的货车”等等。尽管官方要么不回应,要么回应“未见异常”“错误操作”,但高发频率还是令人震惊,截至目前车主“单方面提出的失控”事件已经数不胜数。那按照特斯拉回应的套路,是否绝大部分购买特斯拉的人群,都是刚刚上路的新手小白?
国内有媒体还汇总了前段时间特斯拉“失控”事件的表格,全国而言,事故频率高得离谱:
本人此前也和朋友讨论过——电动车由于最大功率和扭矩爆发得更早,所以对新手的容错率确实会更低。同样是“油门当刹车”的情况下,燃油车加速有一定的爬升过程,也有更多修正空间;而电动车可能一瞬间已经蹿飞出去,甚至个别车型5秒内的零百加速性能,会让驾驶员产生短暂的眩晕感。
但哪怕本人持以这个分析,都不敢为高频发生的特斯拉事故站队,毕竟我并不认为太多的新手会更心仪特斯拉车型;而另一方面同事的观点则认为,有些新手或许会希望特斯拉大吹特吹的“自动驾驶”能保护自己,但从事故的频发率看来,显然就连基本的主动刹车都没起丝毫作用。
销量和用户忠诚度?那可是两码事
特斯拉车主频频反馈的“失控”, 都会让人联想到它远近闻名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不过此前在E-NCAP的测试里,Model3的短板也十分明显,“驾驶员参与度”评分只有36分,其中“人机合作”直接是0分的,E-NCAP官方评价: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更多的是专制而不是合作”。
回到国内,自动辅助驾驶被减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3月随着减配自动驾驶HW芯片的呼声越来越高,官方才终于出来澄清,称因为新冠导致供应链出状况,才把官方明明写着全系标配的HW3.0偷偷替换成HW2.5。尽管HW3.0得跟价格5.6万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捆绑,但与配置清单不一致,就已经是赤裸裸的减配行为。
实际上前文提及的“高速撞躺在路中的货车”事件,便正是处于Autopilot驾驶辅助系统开启的情况下发生的。据车主描述,当时驾驶Model3约110km/h冲向货车,Autopilot未能够识别出障碍,等到自己接管刹车时已经太晚——尽管中国台湾地区不知是否与大陆一样减配了HW3.0,但本身被寄予信任和提高安全性的Autopilot,反过来成为了夺命的帮凶,那就相当不靠谱了。
或许CEO马斯克未能意识到中国路况的复杂性,但这并不是撇清产品质量的理由。此前10月23日特斯拉还是因断轴风险被国家市场监督局“强制”进行过一次召回。不过特斯拉方面十分委屈,居然还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写信,信中第7点,明确表示对中国市监总局的不认同,并在第8点中列出数据表示:从多个地区的发生概率来说,这绝对是中国司机的驾驶习惯问题。
总体而言,近一年的趋势大概是——随着特斯拉销量不断走高,用户忠诚度却在不断下降。除了上文盘点的一篮子事故和问题,价格的轮番下跌也让许多早期的车主自嘲“韭菜”。尽管降价纯属企业的商业行为,为求竞争多次下跌也无可厚非,但销售人员催促下单,隐瞒降价实情,已经是一副“我不稀罕回头客”的态度。
有趣的是,前些天针对ModelY的大幅降价,传闻蔚来接到了不少的退订,而蔚来官微则发了一张海报,“不要问WHY(谐音Y)”,味道可以说是很酸了。另外网友的不少留言也一针见血:在产品面前,忠诚度还是不如优惠来得实际。残酷的事实是,蔚来2020年的累计销量达到4.37万辆,同比上涨121%,不过相比起特斯拉全球接近50万的销量,还是只能望洋兴叹。
写在最后——
平心而论,本人累计已经试驾过Model3超过三次,每一次都十分认可这台车加速、操控、科技、三电技术等方面的产品力,也感受到了操作、空间、实用性等明显的短板,并对其本身的品牌附加值给予认可。但每每与读者讨论到购买层面,本人始终是建议继续观望——其一是价格或许还有下降空间,尤其是与Model3共享75%以上零配件的ModelY;其二,在我们几次短暂的评测中,还未能覆盖市面上频发的故障问题,包括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许多车主提及的“失控”问题,还有如偶发的系统死机、自燃等等。
尽管市场正如网友所指:忠诚度还不如优惠度。但本人始终认为,用户持续的价值认同,是一个品牌持续长远生存的根本。看回燃油车领域的几家传统巨头,会有鲜明的例子——捷豹路虎长年的百车质量排行都相当低,也一度疯狂降价以价换量,但最终结果,销量一直都被,口碑甚好且持续加价的雷克萨斯吊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