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鲁小燕 2011-06-20 14:08
在5月日系车遭受地震冲击的情况下,本土品牌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据中汽协最新数据,5月本土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25万辆,市场占有率下降0.58个百分点,而前5月本土品牌的占有率则下滑了2.49%。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到底我做错了什么?”纵观近10年,每当汽车市场进行强烈调整,自主品牌便率先遭到市场抛弃,占有率直线下降。原因不难理解,本土品牌的竞争还是集中在低质低价上,吸引消费者的主要不是产品魅力,而是价格便宜。如果说,这一招几年前还有用的话,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则不灵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用车成本飞涨压力,作为消费者,要么不买车,要买就买好一点的车。可是,本土品牌还未能有效往上突破,目前真正实现一点突破也只有荣威550、一汽奔腾B70、广汽传祺等少数几款车。并不是我们不爱买本土品牌,确实没东西可供选择。
现在不少本土厂家不是集中心思搞好几款车,而是搞出一大堆低端车型,连媒体都没法记清车名,市场一不好,“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立即失效。
更可悲的是,这些年市场在进步,在没法往上突破的同时,本土车企的“阵地”——低端市场又被合资品牌轻易击破,大众朗逸、新宝来、新赛欧、瑞纳、新阳光等一出来就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主导产品,更为可怕的是,还有众多的“合资自主”品牌在后面虎视眈眈。上下夹击,你不受伤,谁受伤呢?
本土品牌的颓势,有人要说是因为政府支持不够。的确,在多数国家,国内品牌的发展需要政府推出扶持政策。但认真分析,2009年开始的中国车市刺激政策,说白了,就是针对本土品牌,因为合资品牌很少有1.6L以下车型,刺激政策一退,本土品牌竞争力不足的特点立马显现。再进一步说,政府最近将公务车的标准下降到1.8L、18万元以内,也是往本土品牌倾斜,可是达到这一标准的本土车型也没几款啊!
本土品牌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似乎也不太可能了,只能自力更生,怎么才能有效往上突破呢?不要问我,我要是能做到就去做老总了,还用在这儿辛苦码字?不过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上汽是记者比较欣赏的厂家,产品已经规划20多款,但仍然坚持一年只推出一两款产品,争取每款车型都获得成功。从它身上,还是可以学到一些让自己不轻易受伤的招数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