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车主说车 搜索 菜单

蜕变—网友试驾宝马MINI Cooper

汽车导购 邱彪 2011-08-26 16:11

   

   如果你参观过中国近年的几大车展,也许会有这样的记忆:在宝马的展台边,一辆小车静静地悬挂在广告牌上,成为了自己品牌定位的经典诠释——它就是MINI Cooper。在宽大与威猛日渐成为汽车潮流的今天,MINI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在 “小”的基础上大量融入新的设计元素,将张力和线条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试驾读者 冯诗文

     年龄:25岁

     职业:演员

     驾龄:5年

     所驾车型:路虎神行者3.2 L

     曾驾车型:宝马X5、奥迪Q7、陆地巡洋舰

     试驾前对MINI Cooper的大体印象

   作为一个演员,我一直喜欢越野车,因为大车的优点太多了:在拍戏时更衣自成屏风;在马路上行驶时视线宽阔;在颠簸的山路上也毫不担心托底的问题……相比较之下,小车给我的感觉仅仅停留在“炫”:别具一格的可爱设计、靓丽的外观流线、鲜艳的车身颜色。都说小车更有灵性和活力,它和大车孰优孰劣,我今天就想体验一番。

   冯诗文 本着“始于原始风格,忠于原始风格”的原则,尽管MINI Cooper在长度和细节之处稍做变化,但总体而言没有进行过大的改进:圆形的大灯和雾灯成为了MINI的标志性象征;铬合金边线和镀铬六边形散热器栅片为整车增加了金属质感;而两侧后视镜则给人了一种女士梳妆镜的感觉,这也为MINI对女性的独特吸引力埋下了伏笔。在颜色方面,MINI的车顶和车身全都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色彩,使顶部看上去更像扣在车上的帽子;在造型方面,紧跟着时代的潮流,MINI也采用了“翘屁股”的设计风格,这使得车顶和车身呈一定夹角地向后收缩,紧凑感油然而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车顶双天窗的设计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试驾中,MINI的起步过程并没有任何迟滞,而是干脆利落,轻踩油门就能获得强烈的推背感,同时,刹车在稳健的同时也毫不含糊;在中速阶段,车内的驾驶者基本上听不到发动机的噪声,油门反应灵敏,提速能力也没有令我失望;而在最关键的高速阶段,MINI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对于一款1.1 t重的小车而言,高速行驶往往是富有挑战的;不少轻型轿车由于底盘重心和外观设计等因素而出现发飘的情况,不能胜任这种行驶状态,但如果观察到MINI将自己的最高时速定在197 km/h时,你就可以想象它的决心和信心有多大。在专业赛车场地进行试驾时,我特意对这款车的高速状态进行了关注:风噪出现在120 km/h左右,而通过路噪和操控的逐渐增大和加重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款车不凡的抓地力,这也要得益于MINI的一项独特结构——全新后桥中间臂,据了解,在研发的过程中,这项设计采用了宝马集团的底盘技术,以其先进精准的运动学实践保证了时刻与路面的最优接触。

   最后特别提一下这款车的燃油经济性。MINI品牌诞生于1956年石油危机笼罩的英国,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MINI,对燃油经济性的追求可想而知。初见MINI的消费者也许会关注作为一款进口车,出于对油品质量的高要求而采用97号汽油的MINI成本过高,但如果说到我全程驾驶的平均油耗仅为 7.4 L/100km时,也许你会睁大眼睛惊诧一番,该数值是我在25%的高速和75%的城市路况中行驶时得出的。与该车6.7 L/100km的理论油耗值相比,二者几乎所差无几;而联想到自己平时最喜爱的SUV和越野车型动辄14、15 L/100km的高油耗,MINI Cooper不能不说是节约之选。

   

    试驾读者 张影

     年龄:27岁

     职业:电信

     驾龄:3年

     所驾车型:宝来1.8手动豪华版

     曾驾车型:沃尔沃S40、奥迪A6L、斯巴鲁森林人

     试驾前对MINI Cooper的大体印象

   我开的车是宝来。这款车有个致命的缺点:后排头部空间小。老公1.78 m的个头,坐在后面很有压抑感。第一次见MINI就很好奇,那次亲眼看见一辆MINI上下来了4个女孩,个头都不低,估计这车的空间还不错。另外对于我这样喜欢开车兜风的人来说,车辆的动力性能非常重要,我想,以宝马为技术后盾的MINI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张影 从看MINI Cooper第一眼起,我就明显感觉到,相比较起时下翻天覆地的车型改款风潮,MINI是少有的在改款后,所有典型特征均得以延续的车型,这是MINI品牌100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而此番更是如此,新一代MINI保留了笔直的腰线和顶线、虎目圆睁的前大灯,更可贵的是,还保持了“车轮位于四角”的理念。在这样的设计下,MINI的车内空间毫不显得局促,而从长度来看,新一代MINI较之老款长了 60 mm。这主要是装配了更大型发动机的缘故。

   说到发动机,新MINI搭载的这款1.6 L自然进气L4发动机决不是个平庸的角色,其独特魅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0~20 km/h的起步阶段,MINI的平稳和安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没有部分德系车的那种过分的硬朗,也感觉不到车身抖动;在40 km/h以上的中速阶段,基本上听不到发动机噪声,这在1.6 L排量的微车中较为难得;同时,变速器挡位的逐级跃迁十分平顺;在这个阶段,MINI的提速较快,让人感觉这款拥有1.1 t的车型轻自重的优势得到了发挥,这种动力伴随着发动机噪声的缓慢提升而贯穿始终;随着转速的提升,我们注意到MINI仍旧是典型高转速发动机的特性:转速达到4 000 r/min以上自动换挡,而当速度飙升至120 km/h以上的高速阶段时,风噪也随之出现,发动机的轰鸣声逐渐增大,不过并不刺耳,反而运动感十足。

   MINI的舒适性我认为是其优点之一,作为一款倾向运动而非越野的车型,MINI的底盘较低,但这恰巧是其车身稳定性的基础:在以40 km/h的速度过弯时,MINI并没有出现转向不足,而车内乘客的离心感也比较小,也许这与其轻量化的自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以同速过减速坎时,车内出现了轻微的颠簸感,能明显感觉到偏硬的底盘起了作用:最大限度地隔离了振感。

   总之,从我的角度来看,无论从人性化设计还是动力性方面,MINI都是一款非常适合中国女性的微型轿车,但据我了解,作为宝马旗下的品牌,MINI也是当今市场上最昂贵的微型轿车之一,如果将其与标致206CC、甲壳虫等同档次车型做比较,能够注意到差距足有八九万元之多,价格直逼国产的宝马3系,我希望这样的车在品质和残值方面能够物有所值。

   

    试驾读者 刘爽

     年龄:27岁

     职业:媒体

     驾龄:3年

     所驾车型:甲壳虫2.0 敞篷豪华版

     曾驾车型:雷诺梅甘娜、高尔夫、奥迪TT

     试驾前对MINI Cooper的大体印象

   我自己拥有一辆甲壳虫,因此对小车最有发言权。小车的优点很多:省油、漂亮,在拥挤的马路上并线也比大车要容易得多;但缺点也十分突出:空间局促,另外由于重量比较小,底盘往往也设计得比较低,在路况不好时容易托底。MINI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缺点呢?这次我要好好体会一下,希望同为德系车的 MINI能开出不一样的感觉。

   刘爽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汽车,如果说直线代表复古、而曲线代表时尚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MINI绝对是个善用线条来表现个性的大师:它将直线与圆这两种几乎毫不相干的元素大胆地结合到一起,使这款车既不显得过于圆滑,又给人了充分的空间感;而事实不仅仅停留在“感”这个字眼上,在MINI的后排乘坐,即使一个1.78 m高的人也不会觉得头部压抑,这是MINI后部的人性化设计而造成的:美中不足的是,MINI后排的腿部空间并不十分充分,但想到这是一款两门小车,并非专为后排的舒适性而设计,倒也情有可原。

   MINI的驾驶感受是十分令人称赞的,油门力度适中,在1.6 L发动机的支持下,这款自重只有1.1 t的小车拥有着一般车辆所没有的强劲动力,与宝马的大部分经典车型一样,MINI的起步就十分具有爆发力,但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并不过分关注它的动力,我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将这款车“拍”下来——

   MINI的内饰风格是同类车型中绝无仅有的,大量圆形的使用,带给驾驶者一个全新的世界:圆形的方向盘自不必说,另外还有圆形的转速表、时速表,圆形的空调出风口、圆形的音响喇叭、圆形的后视镜、圆形的变速器底座、圆形的油门和刹车踏板??我想即使是甲壳虫,也无法与之媲美;而在这众多的圆之中,直线的应用也比比皆是:直线的CD插口、直线的方向盘轮辐、直线的音响调节按钮??我想这两种元素的大量应用也许是取决于其MINI车标中的两种主要元素而设计的吧。

   说到配置,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与习惯将车布置成一个小家、配置倾向于全能的日系和韩系车型相比,MINI的配置并不算全面:没有GPS、没有蓝牙系统、没有座椅记忆;有的只是高配车型才有的座椅加热功能、功能与全景天窗相仿的双天窗设计、让人手痒的一对半月形拨片、将脚彻底解放出来的定速巡航系统、“手不离把”的多功能方向盘??MINI要保证的不是乘客的舒适,而是驾驶者的顺手,这点从很多细节之处都能看出。另外,MINI氙气大灯这项配置让我想起了一件自己特意关注过的趣事:1966年,3辆Mini Cooper S囊括了蒙特卡洛拉力赛的前三名,这令法国人感觉很没面子,于是便向组委会投诉,经过调查,组委会最终以Mini安装的卤素聚光灯不符合标准为由取消了 Mini的成绩,改判雪铁龙车队取得冠军。但出人意料的是,1967年,Mini再度取得了蒙特卡洛的冠军。

     记者总结:

   到11月19日,MINI品牌就101岁了。100年以来,MINI经历了从经济到时尚的定位转变、拉力赛冠军、收购、改款等变迁,其实在今天,由于加入了过多的宝马因素,人们已经更倾向于把MINI看做是一款德系车而非英国车了。但MINI从未失去过自己的品牌DNA——除了外观,还有在平民化的基础上不断革新的精神。记得在宝马向福特转让罗孚时,特意将MINI品牌保留了下来,并注巨资重建了MINI的制造厂。宝马认为,MINI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如今“小车热”流行的欧洲,迷你车的市场地位是宝马车系所无法取代的。

   而在中国市场,MINI仅以一款车打天下,这种现象却并不常见。据了解,MINI接下来还准备将MINI Clubman等车型引入市场,本身就其实不管引进什么车型,MINI的存在在中国市场小车日渐被忽视、大车日益被热捧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借助自已高端微车的独特定位和影响力,去引领另一种更加理性和时尚的潮流:节能、环保、从自身做起——也许这正是这款车的使命之所在吧。

网友评论

登录中... 发表

最新评论

  • 数据加载中...

热门推荐

我来说两句...
评论
登录中...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