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试驾评测 搜索 菜单

试驾日产GTR3.8Bit Turbo 无愧战神之名

u-car 胡马东 2012-06-01 12:41

   

   虽然欧系超跑的名声显赫,然而在日系车之中,也有几款让人可以琅琅上口的性能车款,像是有被称为「牛魔王」的Toyota Supra、有「东洋法拉利」之称的Honda NSX等性能产品,而素有「东瀛战神」之名的Nissan GT-R也是其中的一员猛将。可惜的是,Toyota Supra、Honda NSX早已陆续在2002年、2005年相继停产,成为车坛中的历史名词,而原先命名为Nissan Skyline GT-R的东瀛战神,在1968年开启身世历史之后,也一度在2002年R34世代结束生产后暂时画下休止符。在21世纪初期,让人一度以为日系性能车将只能留存在车迷的心中。

   

   不过,就在R34世代Skyline GT-R停产后5年,在2007年的东京车展中,Nissan再度点燃日系性能车车迷心中的热血,让GT-R的徽饰重出江湖。虽然,由于在日本当地Skyline的车名已被日本当地挂上Nissan厂徽的Infiniti G车系所采用,让新一代的GT​​-R无法延续使用Skyline GT-R作为车名,不过车型代号R35的新一代GT-R,表彰了延续自R34世代Skyline GT-R的纯正血统,同时直接唤作Nissan GT-R,却也让GT-R更显气势与响亮。

     小改款升级,空力更进

   论外型,GT-R或许跟一般读者心目中的跑车有着些许的差异,没有为了追求流线外型而刻意压缩的线条,走的是Skyline GT-R一系自1968年以来,偏向于性能房车般外型设定,虽然采取双门Coupé的格局,不过GT-R不若时常被拿还比较的Porsche 911或者是其他欧洲跑车产品那般,有着刻意压缩的线条,有的是更具刚冽、肌力的风格。

   

   虽然总被拿来与欧系跑车比较,不过就外型设计而言,GT-R与一般人印象中的欧系跑车仍有相当的差距,没有为了追求流线而刻意压缩的线条,走的是Skyline GT-R一系自1968年以来,偏向于性能房车的外型设定。

   

   尽管腰线位置不低,让整体视觉比例显得较为低扁,不过实际坐进GT-R的座舱之后,却发现这样的线条设计并未影响太多驾驶视野。

   而在2007年东京车展正式发表之后,虽然动力输出几经调整,由一开始的480匹最大马力,一路上扬至现行的545匹马力,不过GT-R的外型仅在 2010年10月时的小改款有了些许修改。在车头部分,基本上维持着GT-R Proto原型车的外型概念,锐利的头灯搭配中央极具侵略性的进气格栅,仍然是GT-R外型的基础。只是在小改款之后,左右两侧各只有一道的导流鳍片增加为两道,并且在将LED昼型灯直接与上方的鳍片融合,在新增科技质感的同时也兼顾空力效应。

   

   这次来到我们眼前的GT-R Black Premium外型上仍维持着2010年10月小改款后的外貌,包括前保杆上与导流翼片融合的LED昼行灯,以及开口更大的水箱护罩进气口等。轮圈则是升级成与GT-R Spec V相同的轻量化铝合金锻造轮圈。

   

   车尾方面,大型尾翼与招牌的四圆尾灯,以及下方四具开口硕大的排气尾管还是GT-R不变的印记。不过在小改款时,Nissan于后轮后方新增气流孔道,同时将车尾下方的网格改成多层翼片设计,并且导入分流器的概念。另外,小改款之后,在车尾部分也呼应车头LED昼行灯与导流翼片整合的设计,将后雾灯直接设计于车尾下方的翼板中。

   

   Nissan表示,重新修饰的车头与车尾造型,不仅只是为GT-R带来更具新意的面貌,同时经过空气力学方面的考量,能够为GT-R带来更为出色的空力效应。小改后重新修饰的水箱护罩进气开口以及前保杆的整流翼片,能够为车头增加10%的下压力;车尾新增的导流翼板,也能为车尾增加10%的下压力,让 GT-R在高速之下能够更加稳定。

   

   车室内部Black Premium车型换上Recaro电动调整桶型座椅,提供出色的包覆性与支撑性。红黑交织的配色,也带来热血的氛围。

   

     连年精进,不断进化

   随着空力设计的进化,Nissan在GT-R于2010年小改款的同时,就其车体刚性作进一步的升级。于引擎室内新增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质拉杆,并且强化防火墙的结构,减少车体在剧烈操驾下可能会有的扭曲变型,同时就悬吊系统进行微调,搭配尺寸放大的煞车碟盘,期望带来更进一步的操控乐趣。

   

   虽然GT-R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连年进化的动力心脏,不过为了与强化的动力输出匹配,煞车系统也在2010年小改款时一并强化过。

   不过,最为人所乐道的,还是GT-R自2007年发表以来,所经历过的动力升级。GT-R引擎盖下排气量3.8升的VR38DETT双涡轮增压V6引擎,在2007年发表之初原厂设定的最大马力本仅有480匹之多,不过在2010年式车型上,Nissan则是为其小幅调涨5匹马力,让GT-R能够拥有 485匹的最大马力输出。

   

   从2007年发表至今,GT-R的引擎动力已由最初的480匹调涨至485匹、530匹,一直到2011年11月的新年式车型的545匹,已经成长达65匹之多。与其搭配的GR6双离合器自手排变速箱也在动力不断调涨中,连带的一同强化。

   然而,在2010年10月的小改款工程中,Nissan透过涡轮增压器、汽门正时的修改,同时减小进气与排气阻力等精进,一举让VR38DETT引擎的动力输出跨越500匹的门槛,带来530匹马力、62.5公斤米扭力峰值的动力输出。不过这还不是终点,2011年11月Nissan在发布2012年式(原厂称2013年式) GT-R的同时,再度为VR38DETT引擎进行强化。这次,工程团对于各缸新增独立进气岐管,并加大连接Intercooler中冷器的进气导管尺寸,提升引擎的进气效率,并藉由新导入含钠金属元素的排气阀门材质,让阀门冷却效率提升,同时,气门正时控制、油气混和比与点火时程也进行最佳化调校,让引擎燃烧效率更佳。

   

   在动力不断上扬、变速箱也一同强化之下,GT-R由静止加速至时速100公里已能在3秒内完成,只需要2.8秒便能让时速突破100公里大关。

   这样的结果,便是这次来到我们眼前的这辆GT-R,引擎盖下这具以红色引擎上盖覆盖的V6双涡轮增压引擎,能够在6,400转涌现545匹的最大马力,于3,200转至5,800转之间释放高达6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搭配上变速拨叉与飞轮承轴强度强化之后的GR6双离合器自手排变速箱,由静止加速至时速100公里只需短短的2.8秒。

     Launch Control弹射尽展猛暴力道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狂放的动力输出数据,在台湾这拥挤的用车环境中,只是难以施展的过剩精力。不过,GT-R却配备了Launch Control装置,让人能够轻松感受VR38DETT引擎狂放力道,以及只需2.8秒便能从静止加速至时速100公里、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感受。

   

   看着数据上只需2.8秒便能从静止加速至时速100公里的加速表现,心中的热血因子早已被点燃。

   想要运用Launch Control感受GT-R猛暴的加速力道,只需将中控台中央分别控制变速箱、悬吊系统以及VDC-R循迹控制系统的的三组按钮向上拨至「R」模式,然后分别以左右脚控制煞车与油门踏板,在踩住煞车的状况下同时踏下油门踏板,让引擎转速跨越3,000转的关卡,使系统能够判别驾驶想要透过Launch Control尽情起步弹射。

   

   想要透过Launch Control感受GT-R猛暴的加速力道,需先将中控台中央分别控制变速箱、悬吊系统以及VDC-R循迹控制系统的的三组按钮向上拨至「R」模式,然后在踩住煞车的状况下同时踏下油门踏板,让引擎转速跨越3,000转的关卡,便能解开Launch Control的封印。

   

   系统一旦将Launch Control启动,便能看见引擎转速迅速向上提升、突破4,000转的关卡,然后只需将煞车踏板放开,同时维持油门深度,GT-R便能在你我的掌握中向前弹射而出。坐在驾驶座上,只感觉背后像是被人猛踹了一脚,然后在被紧紧地压在椅背之上,64.5公斤米扭力峰值所带来的加速力道,化身成为强大的G值与贴背感,直接而清晰的像座舱内的我们袭来。

   

   突破4,000转的关卡,然后只需将煞车踏板放开,同时维持油门深度,坐在驾驶座上,只感觉背后像是被人猛踹了一脚,然后在被紧紧地压在椅背之上,GT-R便在你我的掌握中向前弹射而出。

   不过,虽然GT-R的变速箱在2012年式的车型上已经强化了变速拨叉与飞轮承轴的强度,但是为了保护变速箱,GT-R的Launch Control并不是每次尝试都能成功启动,若是油温过高,Launch Control便无法成功启动,仅管一切的步骤的做完,但在第一下弹起之后,引擎动力却不会传输到四轮之上,让车辆往前射出。此时只要让引擎在低转速的状态下行驶一段距离,给机件与冷却器散热,待油温下降后便能再次尝试。

     硬派性格,真的够快

   真的坐上GT-R驾驶座之前,我们心中都知道,这辆车很快,但是怎样的快?我们总摸不着头绪。而当我们真的握上GT-R的方向盘之后,我们终能体会,GT-R真的很快,而且快得不可思议。

   

   打开车门、发动引擎之前,我们都知道GT-R很快,因为从帐面上的数据来看,真得让人热血沸腾。

   

   但是,想要感受GT-R的快,还是得进入座舱、实际驾驶后才能体会。

   拿到一辆性能车,总以为就该把模式调成「Sport」或是「R」感受他们的硬派热血风格。然而,兴高采烈的将GT-R的变速箱、悬吊模式调整成「R」模式并且开了一小段路之后,我后悔了,因为在台湾这种「地无三里平」的路面上,GT-R的「R」模式真的太过硬派、直接,虽然经过的每个路面都能感受的到,但真要开上20分钟、半小时,我想没有太多人可以忍受。

   

   兴高采烈的将GT-R的变速箱、悬吊模式调整成「R」模式,但是在台湾这种地无三里平的路面上,马上便觉得后悔,因为在R模式之下,GT-R的路感回馈真的太过清晰、弹跳感也太过明显,只有在铺装品质良好的路面或是赛道才能发挥。

   

   乖乖地将模式设定为Normal,让悬吊去处理令人不适的跳动,不过即使在Normal模式之下,GT-R仍旧是一派的硬汉风格,无论是路感或是碾压过的不平路面,还是可以清楚地透过方向盘、悬吊与底盘感受得到。如果真要把GT-R当作通勤代步工具,或许只剩下Comfort模式可以选择,在 Comfort模式之下,确实恼人的跳动已经能够有效地被吸收,将其过滤成驾驶所需要的路感回馈,进而去掌握车轮所经过的路面。硬汉、扎实,是我们实际驾驶过GT-R后留下的第一印象。

   

   Comfort模式之下,恼人的跳动已经能够有效地被吸收,将其过滤成驾驶所需要的路感回馈,进而去掌握车轮所经过的路面。硬汉、扎实,是我们实际驾驶过GT-R后留下的第一印象。

   硬派悬吊设定下,进出弯道时,即使是在Normal模式之下,GT-R的悬吊系统都能将侧倾抑制到极为轻微的程度,搭配上已经热开、专为GT-R量身打造的Dunlop SP Sport MAXX GT 600 DSST CCT热熔胎,以及GT-R所搭配的AWD四轮驱动系统,GT-R几乎像是轨道车一般紧抓着地面划过弯道。

   

   在专为GT-R量身打造的Dunlop SP Sport MAXX GT 600 DSST CCT热熔胎,以及GT-R所搭配的AWD四轮驱动系统帮助下,GT-R几乎像是轨道车一般紧抓着地面划过弯道。

   不过,人总是不安分,再次将控制变速箱、悬吊系统以及VDC-R循迹控制系统的的三组按钮向上拨至「R」模式,然后再度挑战眼前的弯角,这次身体已经几乎无法感受到车身的侧倾,剩下的是在包覆性极佳的Recaro桶型座椅之中以身体对抗侧向的G值,然后发现出弯的速度竟然提高了不少,让GT-R骨子里的硬汉风格彻底展现。

   

   不过,在台湾的路面上,若不是进到赛道之中,将悬跳系统模式调整至「R」模式其实蕴藏着一定的危险,太多的不平路面,若是在过弯时碾压到回填不实的坑洞、或是过高的人孔盖,带来的跳动很可能破坏调车身的动态平衡,造成些许的危险。

     快,快得无愧其名

   其实,真的与GT-R相处之后,虽然对GT-R的快有了更深刻且实际的感受,但却让人有了更多的疑惑。从外观的风格,到驾驶姿势、座舱视野等方面,GT-R其实都更接近于一般房车的感受。但,硬派的底盘悬吊、猛暴的动力输出,以及不可思议的过弯速度,确确实实地拥有与超跑同级的速度,仅管GT- R拥有着不少矛盾,但她确实很快,快得无愧于「东瀛战神」的称号。

网友评论

登录中... 发表

最新评论

  • 数据加载中...

热门推荐

我来说两句...
评论
登录中...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