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罗志锋 2010-05-18 09:51
前言:自从上代GTI从火爆的改装圈淡出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似乎很难再觅其它踪影,甚至不少人几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而现在,“GTI”这个多数人心目中的小钢炮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并且习惯地称它为“6代”,只不过此次的6代GTI并不再是以进口形式引进,当然价格也拉近了它与很多Fans的距离。
就在前不久,我发现MSN上一个女孩的签名改为“追我,除非GTI”,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6代,但闲聊几句之后才发现,她所热衷的还是5代——这个几乎淡出我们视线的玩具,而这正让国人全面接触到GTI的也是这代产品。因此,我们在做本期评测时特意找来一辆5代GTI,并且是原汁原味的3门版来做比对,为的就是看清6代GTI有哪些进步,用料、做工是否依旧?性能方面会有多大提升等等?这些GTI Fans关注的问题我们同样关注。而本期文章,我们将着重介绍两代产品在设计和工艺上的差异。
对于外观这种仁者见仁的问题,我们本不想说太多,但当两代GTI摆在这个卡丁车赛道中,的确吸引了不少小车手的关注。随后在无意的闲聊中发现,这两代GTI中他们多数人更加青睐于5代,这样的答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辆最新款的6代GTI。
我们暂且先抛开进口与国产的差异,就两代GTI的设计来看,3门版似乎才是Fans们所追捧的,而6代GTI国产后只提供5门版本,虽然实用性大大提高,但多少有些违背了这款小钢炮当初的定位。所以由此来看,那些喜欢5代GTI的朋友其实也并不仅仅拥有一颗复古的心,车身结构的平衡性同样非常重要。
在设计方面,两代GTI都拥有非常鲜明的大众风格。虽然6代GTI抛弃了大嘴前脸的设计,但进气格栅上的小红边和GTI徽章依旧被延续,使其能与普通版高尔夫6更容易区分。而位于中网两侧的头灯线条也更加锋利,完全打破了前几代GTI圆润的设计。
再来看看GTI标志性的战斧轮毂,从5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配上6代GTI的车身线条也并不显得突兀,只是尺寸并没有我们车展上所见的那么大,依旧保持17寸(车展时为18寸)。位于其中的刹车卡钳同样被喷为红色,配上312mm刹车盘,显现出其运动的一面。另外6代GTI还取消了车侧防擦条的设计,从视觉效果来看更加整洁,但甚至一些小刮蹭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为一整扇车门喷漆,相比来说5代GTI这方面更加实在。
从车身侧面来看,5代GTI的3门版紧凑的车身配上修长的车门,的确更吸引人的目光。虽然实用性比不上5门版,但其原汁原味的运动特征似乎才更符合“小钢炮”的定位,对于没有引进3门版的6代GTI还是让我们感到些许遗憾。
转至车尾,在看惯圆润的5代GTI后,相比之下就显得6代GTI略单薄些,曾经圆圈形的尾灯此时也只剩下半个,不过这并不影响行车安全。而位于保险杠下方的左右单出排气则让我们眼前一亮,配上车尾下方的扰流板,运动形象再次被放大,此时再看看5代GTI上的单侧双出,就略显廉价了,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肯定的就是两代GTI的排气声浪都很吸引人。
我们先坐进6代GTI车内,全新设计的内饰无论在布局还是造型上都较以往有很大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许这就是大众的精髓所在,甚至某些细微住处仍能找到5代GTI的影子。
采用红线缝制的三幅方向盘绝对是让你爱不释手的玩物,配上中控台少许银色装饰条,营造出了特有的运动氛围。非正圆形的粗壮方向盘有着一流的握感,另外除了方向盘上的快捷按键有所变化外,两款GTI方向盘外圈的造型和背后的换档拨片也完全相同。
随后我们又晃进了5代GTI车内,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与6代GTI相比这里的确显得有些朴素。没有了红线缝制的方向盘、档把、手刹,华丽的导航和自动空调也不见了踪影,虽然缺少了这些配置,但对于热衷GTI的朋友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因为驾驶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享受。
在组装工艺方面,两代GTI的车内细节差异微乎其微,表面看不出太明显的瑕疵。但在驾驶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国产GTI的车内杂音偏大,相比之下那辆进口的5代GTI就安静不少,可见国产的组装工艺还是有待提高。
而在用料方面,进口的5代GTI显得比国产6代GTI略好一点,主要体现在塑料件的加工以及质感上。当然这与车辆成本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初一辆进口GTI的售价在33万元左右,而国产后的6代GTI只有24万元左右,这其中也不难找出将近9万元差价的根本。
结语:从外观到内饰,6代GTI都表现出了大众在各个方面新的设计理念,并在配置以及功能方面有了较大提升。虽然某些方面与进口的5代GTI仍有差距,但凭良心来说国产的6代GTI完全对得起它的售价。毕竟作为一辆运动版的小车来说我们不能对它要求太高,它能100%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驾驶感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