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试驾评测 搜索 菜单

擂台! 福克斯ST/改装高尔夫GTI对比评测

中国汽车消费网 欧阳茂杰 2013-06-30 19:25

   车主之家 试驾评测福克斯ST的试驾是在位于摩纳哥附近的蒙特卡洛拉力赛赛道,那是一条充满无数传奇、狭窄得几乎只能容纳一辆车并且无比凶险的山路,试驾之后有一个想法在我心中产生:GTI将会遭遇一位难缠的对手。ST用雄壮的排气吹响了向GTI发起挑战的号角,为了增加悬念,我们找来了一辆改装GTI来回应这辆福特性能钢炮的战书。

   所以这是一次酝酿已久的对比,没有人提出异议,也没有不同的备选方案,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想尽快坐进这辆高性能福特的驾驶舱。不过作为目前唯一体验过这台车的人,我觉得这次对比的难度应该有所增加,就像在PS3上玩实况足球时我总是倾向于将难度等级设置在“顶级高手”而不是“业余球员”。于是我决定向我的同事爱伦索取他的宝贝爱车,而不是给大众的公关打电话。他的GTI在外观上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更改,但底盘却换上了价值不菲的Bilstein可调式绞牙减震器以及HR防倾杆,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著名的发动机改装品牌APR那里升级了发动机ECU以及整套进排气装置,APR宣称这套2阶程序可以让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由原来的200马力提升至278马力,而最大扭矩则由280牛·米爆涨至突破425牛·米。给ST安排这样一个对手不但大大增强了这场较量的悬念,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对这款福特的期望有多高。

   我满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星期一一早去4S店提取试驾车,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已经得知自己考了满分的小学生兴冲冲地赶去学校听老师公布成绩那样急不可待。签字-拿钥匙-发动-走人,我一头扎进了繁忙早高峰。在这段从来挂不上3挡、几乎每分钟都得停两三次车的驾驶路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些在蒙特卡洛不曾注意到的细节,比如离合器的重量会让人在半小时后就感到小腿微微有些发涨,又比如右侧后视镜的视野不尽理想。当然也有利好的方面,离合器的啮合点很容易掌握;另外,在轻触油门时发动机的输出也非常容易掌控,你可以通过油门精准地控制车速,这也是在很多情况下我宁可一直挂着2挡而不推上3挡的原因。

   这类车的消费者肯定要面对这些情况,因为无论是ST还是GTI,它们在本质上就是福克斯和高尔夫,换一句话说它们还是一台日常家用车,你不可能牺牲后排,也不可能只有周末才把它们开出去转转。不过如果你不喜欢在空旷的公路上享受油门全开的快感,或者不想像广告片里那样把车狠狠地扔进弯角,你就不会花费比入门型号多出一倍的钱去买这种运动型号。所以与GTI的约会被安排在了一条可以尽情驾驶的乡间公路上。在那里你才能充分地体会手动变速箱所带来的不同驾驶感受。开着ST你会很忙,特别是当你想要榨干发动机的每一匹马力的时候更是如此。但你会很高兴承担额外的工作,这台车很快,却没有快到让操作离合器变得极危险也显得缺乏效率的地步。不过你的确会试图将换挡动作做得更加干脆利落,并在心里暗暗嘀咕“这次应该比之前又快了0.1秒”。如果你懂得跟趾技巧,你不但可以让减速过程变得更有声势,而且还能进一步地加强制动效果。手动变速箱的确给ST带来许多配备DSG的GTI所不具备的才能,比如你可以让发动机转速一直保持在红线里或者在更高的转速下强制降低一个挡位。

   

   

   福特ST变速箱

   相比之下, DSG还是显得太现代化。虽然大众的变速箱至今依然是同类车型里最优秀的变速箱,但它的手动模式和真正的手动装置相比仍然显得太过装腔作势。诚然,它的效率的确惊人,在直线加速时的换挡停顿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连降两个挡的表现也很不错,但它缺乏足够的参与感和热血精神。它既不允许发动机在红线刻度中徘徊,也不会让驾驶者尽情地使用发动机的制动力以减轻制动系统的负担。另外,我们这辆里程已经达到了3万公里的“试驾车”在低速时偶尔会产生一些换挡顿挫,这似乎是这款双离合器变速箱的通病,解决的办法是更换变速箱油并对变速箱软件进行重置。ST的用户显然不需要进行这种复杂而且代价高昂的保养工作(更换一次DSG变速箱油的价格高达2000元)。

   两款车的发动机都很杰出,不过,福特至少在3个方面做得更好——低速响应、高转活力和雄壮的声效。和GTI一样,这代福特开始采用的是2.0升直列4汽缸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福特采用全铝缸体,动力输出也比原厂GTI调得更高,在匹配了中国的燃油等级后,它的最终标定输出为250马力/5500转/分的最大功率以及350牛·米/2000-4500转/分的峰值扭矩,几乎达到了高尔夫R的动力等级。官方给出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6.5秒,轻松秒杀原厂GTI的7.1秒。在单独驾驶的时候,0.6秒的性能优势不会带来本质的不同,但是你能够轻松地感觉到这台发动机的调校加入了更多的雄性荷尔蒙,排气系统会从3000转/分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那种动人的聒噪会诱使你一直踩着油门不放。福特在媒体资料里并没有特别提到ST所使用的涡轮型号以及最大涡轮压力,但这台发动机显然更热爱转速刻度的后1/2,那种越踩越给力的感觉简直有点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意思,即使在接近7100转/分的极限时,动力也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宽厚的扭矩带让你在选择挡位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用2挡或者3挡杀入同一个弯角都能给人带来刺激的体验。

   APR调校的发动机明显比原厂设置更暴躁,额外的78马力和145牛·米让6代GTI找回了那种肌肉车般的粗糙本性。论嗓门,同样由APR出品的排气系统完全压倒了ST,在全油门时的声势甚至和一台458不相上下,这种感觉很特别,对于驾驶者而言这带来了额外的刺激感,你会觉得热血沸腾,并且相信它就和法拉利一样快,但这种“扰民”等级的噪音的确不是每个人都会感到受用的。我们的摄影师似乎就很享受这种耳膜“马杀鸡”,他花了比ST长一倍的时间捕捉GTI的动态影像,而编辑部里唯一的女车手穗穗则对这种噪音嗤之以鼻:“听上去像一只受了惊的鸡而不是发动机咆哮”,丢下了这句话后她钻进了我们的Jeep工作车然后关上了车窗。不过APR的改进并不只限于给排气系统提供更多的废气,你可以感觉到这台车的起步更加残暴,中段扭矩甚至比曼城的引援预算还要丰厚,转速有种急切攀升的冲动,即使直路很长,这台车的速度也足以和ST并驾齐驱。

   福特ST发动机

   不过如果在几条直路之间还有几个弯角,情况就不同了,ST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将GTI越甩越远,而GTI只能哭着回家找妈妈。只需要开着两台车通过一个弯角时就会发现两者的底盘结构其实很近似,别忘记5代高尔夫的底盘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上代福克斯的设计,但是福特在底盘调校方面的确有资格好好地给大众上一课。无论是在直路还是弯角,ST给人的感觉都更轻盈、顺从、富有韧性,感觉就像它比GTI少了200公斤脂肪。超快的可变齿比电动转向拥有大部分电动转向系统都缺乏的重量和反馈,不过高度灵敏的车鼻响应和协调的车身动态才是ST更具乐趣的关键,它的转向有GTI所缺乏的鲜活感和存在感,只有不按牌理地在弯中摧残油门才会暴露其前轮驱动的本性。ST使用与GTI的XDS非常类似的电子差速装置来缓解转向时扭矩过剩的问题,这套基于ESP系统的装置甚至可以在必要时对打滑的车轮施加制动以缓解转向不足。不过这只是理论,与GTI一样,福特的电子装置即使在全开设置下也无法克服前驱车的天性,只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优秀的底盘很少让你意识到有转向不足的存在。

   不过有一个问题福特没有解决好或者说故意没有去解决,那就是扭矩转向。通常而言,扭矩转向意味着操控性能上的缺陷,尤其对于缺乏经验的驾驶者而言这个问题更容易引起失控。但我个人更倾向于保留这种特性而不是将其从ST的基因中抹去。首先扭矩转向往往只存在于前轮抓地力非常良好的前驱车中;其次,这个现象也让这款车的转向特性变得更具深度。扭矩转向增加了方向盘、动力和底盘之间的关联性,在狠狠给油出弯时,双手和方向盘进行角力的确是让我不太愿意交出方向盘的原因。不过即使对我而言这种现象也不是随时都是好事,比如在并不特别平整的直路上加速时,ST的指向同样会受到扭矩转向的干扰,甚至在3挡和4挡时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而GTI则几乎可以不管不顾地随时尽情释放动力。

   这台GTI的转向其实也很优异,Bilstien减震器和更粗的改装防倾杆同时改善了强力制动时的点头现象以及原厂车型在转向时颇为明显的车身晃动。所以即便使用的轮胎比较窄,这辆车杀入弯角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慢。但改进的底盘也没有扭转这款车天生偏向转向不足的特性。与福特相比,大众更喜欢将重心设置得更靠前些,在转向时让外侧的驱动轮负担更多的负荷,再加上GTI用的转向系统和普通高尔夫完全一样,这意味着你需要打90甚至100度的方向去对付那些ST只需将方向盘扭动45度就能轻松通过的弯角,所以它的转向欠缺ST的敏捷和灵气,而且在出弯时你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催促油门重新加速。当然,GTI的特性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应对那种时速超过120公里的高速长弯时,那种天然的前驱车特性可以让你放心地顶着油门顺利通过,而ST则会让你多少有点紧张,会在前轮的附着力真正到达极限之前就不自觉地去修正方向。

   我原本以为改装悬架意味着舒适性的大幅下降。但结果并不尽然,在郊县公路上大幅减少悬架可用行程没有带来什么副作用,路感富有韧性而且支撑良好,比原厂GTI更符合我心中对小钢炮的定义。但在那些破损的路面上,尤其是遭遇那些不得不减速、小心通过的坑凹时,更硬的悬架的确带来了多余的震颤,这种硬的感觉不但给乘员的屁股带来了更强烈的冲击,而且也让车身的饰板因为相互挤压产生了一些异响。不过无论如何,GTI的底盘就是缺乏ST的那种全面性,无论你对它进行多大幅度的改装,都很难达到ST的那种好得让人嫉妒的平衡感。

   当然GTI也有让ST感到嫉妒的装备,比如它的高分别率液晶显示屏和带有实时路况的导航装置就是ST所缺乏的。另外,GTI的车厢还是比ST更好一些,更精良、更整洁、人机工程处理也更到位而且历久弥新。在应对日常性方面,大众仍然以无敌的姿态凌驾于所有的品牌,当然这也是GTI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款偶像级的小钢炮始终能够称霸所属的细分市场正是由于这种综合素质;另外,它的性能和驾驶乐趣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已经足够出色了。但它不是这次对比的胜利者,额外的动力、爆棚的声效和由世界上最知名的改装零件制造商打造的底盘都不足以帮助它战胜福克斯ST。

   这台福特并不完美,但我很乐于接受它那挡位并不算很清晰并且行程还有些偏长的换挡感,我也甘愿适应间隔有些太远的油门和刹车踏板,我甚至会欢天喜地地接纳比标注值高了整整一倍的综合油耗,因为想要尽情享受它那凌厉的转向、曼妙的底盘和比丹尼尔·克雷格更有男人味的发动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更何况如果你用相同的方式对待GTI,结果不会有任何区别。并且ST的价格也很合理,只有25.98万元,唯一能让你多花6000块钱的就是选择和广告车一模一样的芥末黄色车身。虽然基础价格比搭载导航装置的GTI高了1.5万元,但别忘记这是一台进口车,而且用以对比测试的这台GTI在加装了一堆改装零件后的总价已经大幅反超了这个数。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ST可以给你提供更丰富同时也更持久的快乐,让你无论遭遇什么情况都能乐观地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生活。它的出现也再次印证了我们所坚持的世界观:并非只有纯正的跑车才能提供纯正的驾驶乐趣,而纯正的驾驶乐趣必须靠手来获得。

   Ford focus ST

   +底盘平衡、转向响应、高亢的发动机。

   -略显粗糙的装配、不够完善的人机工程。

   VW GOLF GTI

   +精良的工艺、高效的发动机、良好的日常性。

   -迟缓的转向响应、APR排气系统并非人人都乐于接受。

网友评论

登录中... 发表

最新评论

  • 数据加载中...

热门推荐

我来说两句...
评论
登录中... 发表